有生必有死,谁都知道这个道理,春晚已经经历了那么长的时间,它是不是该消失了呢?
让春晚消失的理由有以下几个:
罪名之一:有害春节
春节是什么?春节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一个遗产,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而一家人团圆是什么?肯定不是大家都做在一起看电视。如果这个就是团圆的定义,那么中国人活的就太贫乏和苍白了。曾几何时,有媒体以春晚的收看作为民众春节中的一道”大餐“,仔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因为十几亿人只能吃一道这样的玩意儿,实在是有点让国人汗颜。让原本可以丰富的春节——因为春节在各地的风俗都不一样,而且也是各有特色和味道的。而春晚的出现,不仅让很多人除了坐在那里看电视,什么也不去做了。这在根本上背离了祖宗将春节传下来的本意,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亵渎和侮辱。要过一个健康的春节,就不能提倡大家坐在电视机前看什么春晚。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年百 喜欢你可以选择不看。确实是这样,但是作为一个媒体,特别是作为具有话语权的中央媒体,春晚的影响力不是个人可以对抗的。因此,从尊重传统文化和丰富春节内涵的角度来讲,春晚还是早点死吧。
罪名之二:损害亲情
春节最重要的是有那个亲情的味道。过年的时候最好的表达方式是儿女和父母之间的交流。无论是通过行动上的还是语言上的,多多沟通和交流是最重要的。而现在很多人和家人的交流时间越来越短,好不容易过一春节。本来大家热热闹闹的进行聊天和交流,家里的氛围能够搞的特别温馨。而春晚的出现让交流成为不可能——当然,如果某些人认为人和电视之间有交流的话,另当别论。
正是由于春晚的存在,让亲情淡化,让很多人丧失了和家人交流沟通的宝贵时间。所以,为了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春晚还是早点死吧!
罪名之四:毒害孩子
孩子最重要的是要能适应这个社会,因为孩子最终要长大,要进入社会,任何一个健康的孩子都要学会和别人交流、一起生存。然而,和电视是没有法子进行正常的交流的。而由于某些家庭会在春节的时候——一个全家团员的最重要的节日——把电视放在重心,这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别人而注重电视。如果有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只会看电视而不会和别人交流,那么这样的伤害似乎不太大,然而,大部分人都不希望一个单向度的孩子诞生在电视前。
为了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父母交流,为了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小朋友去游戏,春晚还是早点死吧!
罪名之五:浪费资源
原来听说办一什么晚会要经过几十次的彩排,要经过300天的策划。开始的时候想:那些人太敬业了,简直精益求精。后来想,那些人难道不工作了吗,就去彩排?等到后来才明白,人家那就是工作!不过,仔细的想想,那么多人,那么多时间,当然了,还有那么多钱,就让他们这样的糟蹋了。我一直都觉得彩排几十遍简直是对演员智商的一种侮辱,那么彩排,连猪都能上春晚演小品了。如果把办春晚的钱拿出来,不知道能做多少事情。如果把那么多年的经费都累计起来,我们的嫦娥2号说不定现在就可以发射了。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再兴师动众浪费资源,春晚还是早点死吧!
罪名之六:丑化民众
一提东北人就想起来某个老农民,所以以为东北人全都是忽悠人的农民。结果一接触才知道完全不是那样。安排春晚的那些家伙一年要300多天憋什么创意,而弄出来的东西无论打了什么样的旗子,无论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很明显的表现出的是一种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的思维,总是把农民看成傻子,把各地的人定格成某个代表人物,以为放几段地方戏就照顾到老年人,放几首流行曲就能让年轻人满意,简直是打发要饭的,把全国人民当作猪来看待。
把所谓的地方特色定格,成为一种僵化的东西,悲哀到如此,只能给全国人民添堵,春晚还是早点死吧!
罪名之七:侮辱艺术
原本以为艺术都应该是严肃的,至少在创作态度上应该认真严肃,但是春晚让这样的态度彻底颠覆,恶搞充斥着春晚各个角落,让严肃的艺术成为舞台上的丑剧。总是以导师的身份让我们在某节目中要看到某某思想,这种把全国人民都当作小学生来教育的模式简直让人呕吐。
以艺术之名,春晚还是早点死吧!
·上一篇笑话:
黄健翔实说:好马就吃回头草
·下一篇笑话:
一穷丑处男和漂亮处女对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