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冯小刚导演的一些电影,基本都不反感,但也不觉得特殊,没有那种被打动的感觉。这么说好像有些苛刻,毕竟冯小刚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还是一块极为闪亮的招牌,但这就是我的印象,直到《手机》出现为止。
《手机》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围绕着手机这个道具,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而手机在人们当前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涵盖的人群相当广泛。由葛优扮演的严守一说,以前人们的交流,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要是撒个谎还要费老大的劲儿。如今简单了,只要语言就足够。现在则更方便,连距离都可以省略,万水千山就在眼前。
在影片的处理上,冯小刚使人耳目一新,既没有以往的喜剧因素而破坏影片的诠释,也没有演绎出贺岁片的大团圆结局。在摄影、音乐上都很有创新,优美的画面,打动人心的音乐,含义深刻的意旨都具有很强的人文观照的概念。影片开头甚至隐隐有一种浪漫主义风格,虽然朴素,但是抒情。
冯小刚通过手机表达出一个观念,那就是手机是一颗手雷,随时都可以让你的生活险象横生。这个论断是基于目前的手机文化中的“托词”而来,也就是谎言。手机作为当今的交流利器,既承载拉近距离的任务,也负荷疏远距离的功能,作为工具,它自然是无可厚非,问题是使用它的人该当怎样掌握。
我对冯小刚在电影中的努力致以强烈敬意,然而冯小刚玩弄了一个极为狡猾的把戏。一方面,他在质疑人们依赖手机的这种生活方式——他说,手机改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但另一方面,冯小刚的这部电影从头倒尾都在为手机市场做广告。现在我们很可以怀疑一下冯小刚的话了,他说他的这部电影每卖出三元钱就会赢利一元。这个赢利当然少不了他在手机市场上得到的利润,特别是摩托罗拉公司。
这未必不是一种反讽,在左边,冯小刚举着导筒给观众打开一道审判之门,以此获得相当一部分“受害”观众的好感。同时,在右边他却通过这部影片在手机市场上获得相当客观的经济利润。正在
大陆每个城市中间泛滥的手机商店,每一个商铺都有摩托罗拉的手机。同时,每一个销售有摩托罗拉手机的地方都有印有《手机》剧情的推介广告。毫无疑问,这将极大刺激摩托罗拉的手机销售量,甚至可以带动其它品牌手机的销售量,对于他们——冯小刚和摩托罗拉公司之间,他们是双赢,互得所取,那么又是谁输了?
在左右之间,冯小刚俨然像是一个上帝,一边作着道德的评判家,一边却游刃有余的收获着他的名声和利润,甚至还可以通过这部电影获得一顶思想家的桂冠。只是透过这些现象,相对于冯小刚精心打造的故事,影片中那个谎话连篇的严守一,不如直言说是你、我、他的大众吧,谁比谁虚伪?
·上一篇笑话:
至我将来的妻子
·下一篇笑话:
李广自传:去他妈的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