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香院近来热闹非常,为了促进大观园的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经贾母批准,决定举办戏曲大奖赛。
在凤姐的亲自张罗下,第一届“文龙杯”戏曲大奖赛,金秋时节在梨香院拉开了惟幕。(从薛蟠那里拉的赞助)。贾府三艳,薛、林、史应邀担当大赛评委,文化素质考题,则由黛玉拟定,凤姐说,这样好。
贾母兴致勃勃,亲临梨香院观看了戏曲大奖赛,称赞这次大奖赛办的好,跟电视台里办的差不多。尤其是那得了一等奖的琪官,一出《刘二当衣》叫贾母滚下泪来,慌得鸳鸯一个劲儿递手帕。
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美奂美仑的小戏子们,到了文化素质测试面前,就患了“失语症”出尽了嘉平公子的洋相。唱老生的芳官把“古道西风瘦马”念成了“古道西风瘦驴”唱花脸的龄官,说不出联合国有多少个成员国,更不知道安理会有几个常任理事国,把巴西、印度也说成了常任理事国。唱青衣的官,不知道四大名旦是男是女,把毛阿敏也算作了四大名旦。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说这些戏子是绣花枕头,外头鲜艳里包草,也有说,除了脸蛋漂亮,就不宜开口了。
柳湘莲更是文思泉涌,一连写了几篇杂文,讽刺戏曲大赛中的“绣花枕头”现象,他说,大赛是一面镜子,很能折射出当今社会的世态凄凉。急功近利,浮燥张狂,热衷作秀,巧于包装,已从市场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电视传播的缤纷轻薄,使人们把常识当作了学问,网络媒体的光怪陆离,使人们把信息当成了真理,这种怪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凤姐的脸上也挂不住了,吩咐贾蔷把这些小戏子们关进梨香院,饿它三天,看谁还敢一问三不知,信口胡抡。
贾母毕竟是从大风大浪中走过来的,她笑道,这有什么?从荣国公那阵子,就是这么过来的。千万别拿着鸡毛当令箭。老辈子时候,大凡名角都是目不识丁,后来不都成了艺术家?只要扮相好,唱的好,就能成名,谁会管她识不识得驴和马?
凤姐说,唉哟,老祖宗这么一说,我们心里就亮堂了。要说也是的,只要戏唱的好,就是根本,干嘛要扯上联合国,这倒说明人家一心一意去唱戏,不操别的心,正经该奖赏的。
薛蟠却高低不肯,到处直嚷:了不得,了不得,好好的,为啥要难为人家,考的哪一门子文化课嘛,看上去怪可怜的,这不出洋相又是什么。薛蟠又说,黛玉出的文化考题太难了,不利于宣传梨香院的正面形象,是从博士生论文题库里抽出来的,叫她自己答一答,也会出洋相。
宝钗劝了几回也不中用,原来薛蟠近日得了一幅“春睡图”拿给宝玉看,说是庚黄的名画,宝玉看了半天说,错了,是唐寅。薛蟠便觉丢了面子,窝了一肚子火,到今天找个缝就发起火来。
薛蟠坚持要由他亲自出题,重新考试一回,不然就不给赞助的银子。众人劝了多回也不中,只得由他去。薛蟠出的题目是,薛大公子的字叫啥?宁荣二府门前的街名叫啥?薛蟠初到荣国府时,住在什么地方?香菱原名叫啥?史湘云是贾母的什么人?
琪官等人按照薛蟠出的题,又重新测试一回,结果满堂喝采,人人得了满分,梨香院戏曲大奖赛从此画上了圆满句号。
·上一篇笑话:
阿Q的新鲜事
·下一篇笑话:
一个网吧老板的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