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用几个老笑话和朋友开周杰伦的玩笑,这个笑话是说一个音乐家在听另一个抄袭模仿别人的音乐家的作品的时候经常脱帽,原因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听见熟悉的音乐要脱帽致敬。老实说,听周杰伦的东西我常常有这种感觉,在里面经常能听到美国的一些R&B老梆子,还能听到一些日本的RAP,还好,周杰伦没让我听见小里查德和B.B.KING,要不然,依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我只好向二位大师鞠躬了。
玩笑归玩笑,其实还是很欣赏周杰伦的,毕竟,RAP和R&B比那些酸歌俗曲要好一些,模仿BB.KING比模仿刘德华要好的多。不管怎么说,周杰伦的出现也是一种改变和进步,只这一点,就让人感到欣慰。
虽然我一直认为流行和走红都不能决定唱片的质量,但是我还是很看好周杰伦,于是急急忙忙的把新专辑《八度空间》请进了我的随身听里面。
《半兽人》想起的时候我还以为买错了,和前两盘一样嘛,一点突破也没有,还是那种还是那一字一顿的唱法,还是那种发音含糊的说唱,喂喂喂,拿出点专业精神不好吗?
耐着性子继续往下听,《半岛铁盒》也是原来那股味,没什么变化。《暗号》听的我快睡着了,副歌部分还有点亮点,可惜很快就淹没在不知所云的歌词里了;《龙拳》简直是最大的败笔,和《双截棍》不论配乐还是歌词都是如出一辙,以前不知道从哪听来半句说一样的东西反复几次叫简约主义,大概这个也算是简约主义吧?《宫廷式鼓点》据说是摇滚,越听越象迪克牛仔,要论鼓点,还是“感恩而死”3分钟的鼓SOLO更有力量,当然了,不能指望周杰伦赶上“感恩而死”,可你也不能敲两下就说自己摇滚了吧;《火车叨位去》我压根就没听懂,不怪周杰伦,主要是我对台语一窍不通;《分裂》开头很有听头,如同用一块玻璃轻轻的划过皮肤,往下力量越来越小,最后成为了挠痒痒,不知道是周杰伦个人的才能原因还是录音的问题,听起来就象突然把人悬在半空一样,十分难受;《爷爷泡的茶》、《回到过去》、《米兰的小铁匠》到是有点和以往不一样的东西,可惜不是突破而是后退,后退到毫无灵性,只剩下东补西补的所谓风味;《最后的战役》是早听说的歌了,好象是六月份吧,当时听说的已经成型的歌只有这首,6月到7月,一个月的时间,凑齐十首,确实是个很费劲的劳动,怪不得很多歌都象是在重复。我还听说,《最后的战役》MTV中动用了坦克做烘托,可我想,LABICH不用坦克也能做出比他强的多的战场气氛,当然,我承认,这又是我的错,不该用LABICH去和周杰伦相比。
有一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港台歌手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的东西,比如周杰伦,还比如几年前的黎明。可还没等我们欢呼雀跃,我们希望看到听到的东西还没有来临,就在他们身上逝去了。不但这样,他们还把他们所谓的创新,另类一遍遍的复制给我们。王小波说,好莱坞的商业片让人联想到《镜花缘》里的直肠国。那里的人消化功能差,一顿饭吃下去,从下面出来,还是一顿饭。为避免浪费,只好再吃一遍,三五遍之后,饭不像饭而像粪时,才换上新饭。这种说法有点恶心。但是周杰伦们这样一遍遍的复制,把恶心的事情做在前面,那还怕我们说出来吗?我可以理解周杰伦,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出好歌确实很不容易,可是我不能容忍周杰伦把R&B简单等同于一字一顿的唱法+音阶的跳跃,这点东西是R&B最皮毛的东西。刚出来的时候大家还新鲜,而如果自我满足,不思进取,你以为还会有人愿意听吗?有时候真替周杰伦担心,这么年轻就开始大面积的复制自己了,这么干他还能红多长时间?我经常写些五迷三道的东西,写的自己稀里糊涂的,但是再糊涂,我也不会把自己原来写的东西改改再给别人,这点记性和职业道德还是有的。我想,用这个最低标准来要求歌星们恐怕是不为过的。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这里不是直肠国,也没人爱吃那种玩意,做为消费者,我们最起码的要求是你不要糊弄我们,出一张就要有一张的特点,有一点新东西。这个要求大概不过分,你们说呢?我亲爱的周迷。
·上一篇笑话:
2008的流氓精神
·下一篇笑话:
如厕书枕边书